三亚红树林酒店博彩吧

新闻动态你的位置:三亚红树林酒店博彩吧 > 新闻动态 >

主席给章士钊送去两只鸡,秘书不解其意,康生:看看三国志就懂了
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8:26    点击次数:71

毛主席学识渊博,眼光长远,在军事领域创造了许多经典战例,如今回顾这些事迹,依然让人赞叹不已。他的智慧超凡脱俗,不仅在重大决策中体现,在日常琐事里也常常展现。即便是普通的生活细节,也能给周围的人带来深刻启示。

1955年,毛主席的秘书田家英突然接到一个特别的任务。毛主席让他带上两只鸡,给章士钊老先生送去。通常这种送礼物的事,总会有几句交代的话,但这次毛主席只说了送鸡的事,之后就没再说什么,这让田家英感到有些意外。

【心领神会】

田家英猜测毛主席和章士钊可能之前就商量好了,也就没多琢磨,挑了两只肥鸡直接给章士钊送了过去。两人见面后,简单聊了几句,章士钊接过鸡,对田家英说:“麻烦你告诉主席,我懂他的意思了。”

田家英听了章老先生的话,之前的想法一下子全变了,心里又冒出了新的疑问。毛主席给章士钊送了两只鸡,这到底是什么意思?主席没带话,章士钊也没问,他又是怎么领会到主席的意图的呢?

尽管满肚子疑惑,田家英也明白直接打听不合适,只好压下好奇心。和章士钊道别后,他带着一脑袋问号离开了。

田家英才三十岁出头,却已经给毛主席当了七年多的秘书。当年是胡乔木推荐他来毛主席身边工作的,后来又担任了毛岸英的老师。随着与毛主席的接触越来越多,他觉得自己这些年成长了不少。可如今,怎么连毛主席一句简单的话都理解不了呢?

田家英心里一直有个解不开的谜团,他既不便向章士钊打听,又不敢贸然去问毛主席,这个疑问像块石头压在心头,让他整日愁眉不展,郁郁寡欢。

正当田家英困惑不已时,正好碰上康生来中南海办事。康生见到田家英,马上察觉到他似乎有什么心事。田家英知道康生能力不凡,觉得他也许能帮自己解开疑惑,于是就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康生。

康生听完他的话,忍不住大笑出声,接着拍了拍田家英的肩膀,笑着说:“小伙子,想搞明白这里头的门道其实很简单,你回去翻翻《三国志》,答案自然就清楚了。”

《三国志》和“送鸡”这事,乍一看怎么也扯不上关系。再说,《三国志》里记载了那么多精彩的三国故事,资料多得数不清,从哪儿能找到这件事的线索呢?这次田家英实在忍不住了,他直截了当地问康生:“到底该从哪儿找答案?”

康生听完,嘲笑田家英是个“死读书的”,随口说了句“曹操和乔玄”,就扭头走了。田家英一听这话,立刻觉得找到了关键,马上跑进毛主席的书房,拿出《三国志》,顺着康生给的线索,一页一页仔细查找起来。

田家英很快就全神贯注地看起书来。毛主席看到他正在翻《三国志》,感到有些惊讶。虽然田家英平时也爱看书,但很少去读历史方面的书籍,今天这个行为确实挺反常的。于是,毛主席喊了他一声,问他为什么突然开始看起古书来了。

毛主席一听说田家英这么做的目的,立马就乐得笑出了声。笑完以后,他马上给田家英详细解释起这件事的前因后果来。

【渊源】

说到毛主席和章士钊的关系,得从北大开始讲起。在毛主席第一次去北京之前,章士钊在那边就已经很有名气了。

章士钊在北大待了一阵子后,开始热心为学校网罗人才。他请来了杨昌济和李大钊,还让李大钊接替他担任北大图书馆主任,自己则兼任图书馆长。这样一来,陈独秀、章士钊、蔡元培、李大钊和杨昌济等一批知名人士都汇聚在了北京大学。

由于杨昌济和蔡元培的引荐,李大钊安排毛泽东到图书馆担任助理。他的主要工作是负责书籍的借还和整理,每月薪水只有8块大洋,在北京生活相当拮据。不过这份工作也有它的优势:一来是在北大任职,能结识不少知名学者;二来在空闲时间,他可以尽情阅读,充实自己。

《红星照耀中国》中提到,毛主席年轻时在图书馆偶遇了罗家伦、傅斯年等知名学者,他主动上前想与他们交谈,却因身份低微遭到冷落,无法展现自己的才能。正如那句老话所说:“有才能的人很多,但能赏识人才的人却很少。”这正符合毛主席当时的处境。

杨昌济顺手拿出随身带着的几篇毛主席写的文章,递给章士钊看。章士钊一读之下,大为震撼。他学问深厚,但看完毛主席的文章后,还是忍不住惊叹。他睁大眼睛看着杨昌济,激动地说:“年轻人真是了不起,太厉害了!”

1920年,毛主席的导师杨昌济离开了人世,这让他失去了一位坚定的支持者。同年,毛主席和蔡和森共同发起成立了"勤工俭学会",这个组织专门帮助那些有才华但经济困难的年轻人,通过半工半读的方式,实现出国留学的梦想。

尽管毛主席他们的理想令人钦佩,但现实很残酷,钱的问题依然是年轻人出国深造的障碍。去国外边打工边读书是个办法,但怎么出国也是个难题,旅费不便宜,没有资助的话,光靠毛主席这些年轻人的能力,很难凑够这笔钱。

最终,章士钊了解到毛主席面临的困境,主动承担起责任。他四处活动,借助自己的声望,向各方人士发出号召,成功募捐到了两万银元。这笔钱在当时堪称天文数字,但章士钊毫不犹豫,直接全部交给了毛主席。

章士钊这么做,是因为他相信杨昌济的眼光,即便杨昌济已经去世,章士钊依然认为他看人不会错。虽然章士钊对毛主席了解有限,但也并非完全陌生。毛主席的文章深深打动了章士钊,甚至改变了他的立场,让这位曾经长期支持多党制的重要人物,最终转而拥护马克思主义。

章士钊的善举惠及了众多革命志士,影响力远超毛主席个人,可以说对中国革命进程起到了关键作用。他筹措的那笔巨资,受益者名单上赫然列着周恩来、向警予、陈毅、邓小平、聂荣臻等我们熟知的重要人物。

【“还债”】

1963年,毛主席和章含之一起散步,章含之是毛主席的英语老师,也是章士钊的女儿。毛主席问起章含之,她父亲章士钊当年筹了一大笔钱帮他的事,有没有和她说过。章含之直截了当地回答:“我父亲从来没和我说过这件事。”

毛主席听到这事,心里很不是滋味,就让章含之转告章士钊,他打算用自己的稿费来偿还多年前的这笔“债”,每年2000元,连续还10年,正好把当年的钱还清。章士钊从女儿那儿知道后,很快就收到了毛主席让人送来的第一笔2000元,心里非常不安。

章士钊告诉女儿,那笔钱其实是他从各处筹来的,不是他个人的,拿在手里觉得心里不安。毛主席听说后,毫不在意,他笑着对章含之解释,这其实不是“还债”,而是想给章老先生一点帮助,要是直接给钱,他肯定不会接受的。

章士钊为人正直,心地善良,一辈子帮助过无数人,每次都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,结果自己老了反而生活窘迫,日子过得紧巴巴的。正因为这样,毛主席才用自己的稿费来资助他。后来十年过去了,毛主席又以“还利息”的名义继续帮助章士钊,直到老先生去世。

章士钊早就明白毛主席的想法,两人早已结下深厚的忘年友谊。1945年,蒋介石摆下“鸿门宴”,打着和谈的幌子,虚情假意地请毛主席去重庆谈判。

出乎意料的是,毛主席以非凡的勇气前往重庆履行约定,这让了解内情的章士钊夜不能寐。他趁机在手上写下“走”字,以此提醒毛主席。毛主席虽然早已洞悉蒋介石的意图,却依然铭记了这份警示。在毛主席心中,这样的情谊远比黄金更加珍贵。

1955年,毛主席让田家英给章士钊送去两只鸡,事先并没有通知章士钊。不过,这个举动让本就心有灵犀的两人立刻明白了背后的意思。就像康生说的,这件事和《三国志》里的故事有关,讲的是曹操和乔玄之间的一段旧事。

曹操年轻时胸怀大志,但因出身宦官家庭,一直得不到东汉朝廷的重视。幸好,当时德高望重的乔玄大力举荐,这才让曹操逐渐在朝中站稳脚跟,最终成为手握大权的人物。曹操知恩图报,乔玄也不求回报,临终前只提了一个简单的要求:希望曹操每次经过他的墓地时,能带上一只鸡来祭奠。曹操信守承诺,始终照办,这段故事后来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美谈。

后来,送鸡就成了表达感恩的象征,意思是永远记得别人的恩德。毛主席让田家英给章士钊带去两只鸡,就是想告诉章士钊,自己一直没忘记他当年的帮助。章士钊明白了毛主席的意思,就让田家英回去转告主席,说他已经收到了这份心意。

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